夏至饮食养生
2015-07-07

〖五和养生堂〗

夏至养生重调阳,衣食住行喜清凉 。

多进米粮少食肉,瓜果蔬菜皆良方 。

体育运动忌暴烈,心平气和常备姜 。

切莫贪图一时快,怀抱空调过午晌 。

〖夏至〗

   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抵达一年的最北端,险些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,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,且越往北越长 。

〖节气来历〗

   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。远在年龄时代,就定出仲春、仲夏、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。先人接纳土圭测日影,就确定了夏至 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 。

〖气候特征〗

    《礼记》讲到“夏至到,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,木槿荣 。”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,蝉儿开始鸣叫,半夏、木槿两种植物逐渐茂盛开花 。夏至期间,正值长江中下游、江淮流域梅雨,频频泛起暴雨天气,容易形成洪涝灾害,甚至对人民生命工业造成威胁,应注意增强防汛事情 。

〖节气养生〗

    夏至期间养生重在健脾养心,人们身体最明显的感受除了疲乏燥热、心悸气短之外,食欲也会明显下降,原因是暑热会伤害脾胃 。除了健脾,还要养心,要让自己的心神尽量平静,同时最好晚睡早起,利用午休来调理生息 。

〖饮食养生〗

   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季,此时人的消化功效相对较弱,因此,要食用除燥祛湿、清凉解暑、增进食欲等功效的食物 。如香蕉、雪梨、葡萄、马齿苋、苦瓜、绿豆、木瓜、椰子、猪血、鲫鱼、淮山、太参等 。

〖节气饮品〗

“薄荷芦荟冰”

配料:绿豆50克,芦荟50克,绿薄荷15克,冰块适量 。

功效:绿豆清热、解毒、祛火 ;芦荟解毒护肝、排毒养颜 ;薄荷疏风散热、清目利咽 ;此饮品具有散邪解毒、解暑、通便、美容的功效 。

椰汁西米芒果汁”

配料:椰汁200克,芒果50克,西米50克 。

功效:椰滋阴润肺、除燥清热、润肺止咳 ;芒果益胃止呕,解渴利尿 ;西米健脾利湿、补肺化痰 ;此饮品具有解暑生津、益胃、止咳、明目的功效 。

芒果黑珍珠”

配料:血糯米50克,椰汁200克,芒果50克 。

功效:血糯米益气健脾、生津止汗 ;椰滋阴润肺、除燥清热、润肺止咳 ;芒果益胃止呕,解渴利尿 ;此饮品健脾益肾、解暑生津、祛痰止咳的功效 。

冰镇西瓜露”

配料:西瓜200克,冰、冰糖、白糖适量 。

功效:西瓜具有清热解暑、生津止渴、利尿除烦的功效 。

“酸梅汤”

配料:乌梅5颗,山楂干10g,玫瑰果3颗,冰糖适量 。

功效:乌梅收敛生津,安蛔驱虫 ;山楂消食健胃、活血化瘀 ;此汤具有消食和中,行气散瘀,生津止渴、收敛肺气,除烦安神的功效 。

〖养生食谱〗

“苦瓜皮蛋鲫鱼汤”

配料:苦瓜1条,皮蛋1个,鲫鱼一条,生姜、食盐少许 。

功效:苦瓜清暑涤热、明目解毒 ;皮蛋滋阴润燥,补心宁神,养血安胎,解毒止痒 ;鲫鱼健脾和胃 ;此汤具有清热解毒、明目解毒、健脾利水的功效 。

绿豆薏米粥”

配料:绿豆120g,薏米10g,蜂蜜适量 。

功效:绿豆解暑祛热、利尿除湿 ;薏米去湿除风、清热排脓、除痹止痛 ;此粥能增强清热利湿的作用,进而消暑降温 。

猪血腐竹粥”

配料:大米50g,糯米25g,猪血1快,红枣干1把,腐竹1根,干贝1把 。

功效:大米补中益气、健脾和胃 ;糯米补虚补血、健脾暖胃 ;猪血解毒清肠、补血美容 ;鸡蛋养心安神、滋阴润燥 ;腐竹健脑、降胆固醇、防高脂血 ;此粥营养富厚,具有清热润肠、养心安神的功效 。

西红柿拌苦瓜”

配料:苦瓜1根,西红柿1个,白糖适量 。

功效:苦瓜增进食欲、消炎退热 ;西红柿生津止渴、健胃消食、清热解毒 ;此菜具有解暑下火的功效 。

清炒马齿苋”

配料:马齿苋、色拉油、盐、姜、大蒜(白皮)、香油 。

功效: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,利水祛湿,散血凉血之功效 。

〖温馨提示〗

1.顺应时节,早睡早起 。

    在此时节,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革,一般宜晚睡早起,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缺乏 。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,尽量坚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。

2.温度升高,注意散热 。

    夏至时节,大大都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,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事情 。究其原因,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,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,使人体内的水分大宗流失,此时若不实时增补水分,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,大脑会因此而供血缺乏,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。

    “养生之道,莫先于食 。”饮食养生首先指的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,增进健康长寿的 。利用调解饮食作为一种养生健身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,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认识到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。因此,重视饮食,并通过饮食调理,可以使人身体强壮,益寿延年 。

祝好朋友心无挂碍精神好,意存善念天地宽!


夏至饮食养生

〖五和养生堂〗

夏至养生重调阳,衣食住行喜清凉 。

多进米粮少食肉,瓜果蔬菜皆良方 。

体育运动忌暴烈,心平气和常备姜 。

切莫贪图一时快,怀抱空调过午晌 。

〖夏至〗

   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抵达一年的最北端,险些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,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,且越往北越长 。

〖节气来历〗

   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。远在年龄时代,就定出仲春、仲夏、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。先人接纳土圭测日影,就确定了夏至 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 。

〖气候特征〗

    《礼记》讲到“夏至到,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,木槿荣 。”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,蝉儿开始鸣叫,半夏、木槿两种植物逐渐茂盛开花 。夏至期间,正值长江中下游、江淮流域梅雨,频频泛起暴雨天气,容易形成洪涝灾害,甚至对人民生命工业造成威胁,应注意增强防汛事情 。

〖节气养生〗

    夏至期间养生重在健脾养心,人们身体最明显的感受除了疲乏燥热、心悸气短之外,食欲也会明显下降,原因是暑热会伤害脾胃 。除了健脾,还要养心,要让自己的心神尽量平静,同时最好晚睡早起,利用午休来调理生息 。

〖饮食养生〗

   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季,此时人的消化功效相对较弱,因此,要食用除燥祛湿、清凉解暑、增进食欲等功效的食物 。如香蕉、雪梨、葡萄、马齿苋、苦瓜、绿豆、木瓜、椰子、猪血、鲫鱼、淮山、太参等 。

〖节气饮品〗

“薄荷芦荟冰”

配料:绿豆50克,芦荟50克,绿薄荷15克,冰块适量 。

功效:绿豆清热、解毒、祛火 ;芦荟解毒护肝、排毒养颜 ;薄荷疏风散热、清目利咽 ;此饮品具有散邪解毒、解暑、通便、美容的功效 。

椰汁西米芒果汁”

配料:椰汁200克,芒果50克,西米50克 。

功效:椰滋阴润肺、除燥清热、润肺止咳 ;芒果益胃止呕,解渴利尿 ;西米健脾利湿、补肺化痰 ;此饮品具有解暑生津、益胃、止咳、明目的功效 。

芒果黑珍珠”

配料:血糯米50克,椰汁200克,芒果50克 。

功效:血糯米益气健脾、生津止汗 ;椰滋阴润肺、除燥清热、润肺止咳 ;芒果益胃止呕,解渴利尿 ;此饮品健脾益肾、解暑生津、祛痰止咳的功效 。

冰镇西瓜露”

配料:西瓜200克,冰、冰糖、白糖适量 。

功效:西瓜具有清热解暑、生津止渴、利尿除烦的功效 。

“酸梅汤”

配料:乌梅5颗,山楂干10g,玫瑰果3颗,冰糖适量 。

功效:乌梅收敛生津,安蛔驱虫 ;山楂消食健胃、活血化瘀 ;此汤具有消食和中,行气散瘀,生津止渴、收敛肺气,除烦安神的功效 。

〖养生食谱〗

“苦瓜皮蛋鲫鱼汤”

配料:苦瓜1条,皮蛋1个,鲫鱼一条,生姜、食盐少许 。

功效:苦瓜清暑涤热、明目解毒 ;皮蛋滋阴润燥,补心宁神,养血安胎,解毒止痒 ;鲫鱼健脾和胃 ;此汤具有清热解毒、明目解毒、健脾利水的功效 。

绿豆薏米粥”

配料:绿豆120g,薏米10g,蜂蜜适量 。

功效:绿豆解暑祛热、利尿除湿 ;薏米去湿除风、清热排脓、除痹止痛 ;此粥能增强清热利湿的作用,进而消暑降温 。

猪血腐竹粥”

配料:大米50g,糯米25g,猪血1快,红枣干1把,腐竹1根,干贝1把 。

功效:大米补中益气、健脾和胃 ;糯米补虚补血、健脾暖胃 ;猪血解毒清肠、补血美容 ;鸡蛋养心安神、滋阴润燥 ;腐竹健脑、降胆固醇、防高脂血 ;此粥营养富厚,具有清热润肠、养心安神的功效 。

西红柿拌苦瓜”

配料:苦瓜1根,西红柿1个,白糖适量 。

功效:苦瓜增进食欲、消炎退热 ;西红柿生津止渴、健胃消食、清热解毒 ;此菜具有解暑下火的功效 。

清炒马齿苋”

配料:马齿苋、色拉油、盐、姜、大蒜(白皮)、香油 。

功效: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,利水祛湿,散血凉血之功效 。

〖温馨提示〗

1.顺应时节,早睡早起 。

    在此时节,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革,一般宜晚睡早起,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缺乏 。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,尽量坚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。

2.温度升高,注意散热 。

    夏至时节,大大都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,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事情 。究其原因,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,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,使人体内的水分大宗流失,此时若不实时增补水分,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,大脑会因此而供血缺乏,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。

    “养生之道,莫先于食 。”饮食养生首先指的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,增进健康长寿的 。利用调解饮食作为一种养生健身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,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认识到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。因此,重视饮食,并通过饮食调理,可以使人身体强壮,益寿延年 。

祝好朋友心无挂碍精神好,意存善念天地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