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楼英辛劳著纲目,
趣闻轶事万代传。
物华天宝九州地,
杏林代代有圣贤。
徐春甫
】
徐春甫(1520—1596),字汝元(或作汝源),号思鹤,又号东皋。祁门(今属安徽)人。明代医学家,有《古今医统》、《内经要旨》、《妇科心镜》、《幼幼搜集》、《痘疹泄秘》等著作,其中以《古今医统》影响最大。家世业儒。因多病,乃从师于名医汪宦。博览医书,通内、妇、儿等科。曾在太医院任职。隆庆初(1568年)加入组织建立医学学术团体“一体堂宅仁医会”。对李杲的脾胃学说很为推崇,并主张良医应当兼通针药,认为用药不可泥守古方,临证应会变通加减等,他的医论和著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。
徐春甫一生治学严谨,认为“学问始乎至心”,要有“纯一不二”的精神。念书必细心推测其理,一诊一视,一方一药,均穷其要领此后用。他主张良医、必须兼通针灸与药物,认为用药不可泥古,阻挡“始无见理之明,终无应变之巧”的医风,强调“惟执方以待病,不诊侯以裁方”。他勤勉从医,学有建树。对医学史留有深远影响。
【古今医统大全】
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又名《医统大全》,系医学全书,书成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,次年刊行。以后的版本有隆庆四年(1570)本、嘉庆间刻本等。
全书共100卷,卷1有“历世圣贤名医姓氏”,介绍270多名医祖传略。卷2~5为《内经要旨》、《翼医通考》、《内经脉侯》、《运气易览》等;卷6~7为经穴针灸;卷8~92为临床各科证治,包括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骨伤、五官科以及老年病400余种,每病载有病机、脉候、治法、方药、易简诸方、灸法、扶引法等项。卷93~98为经验秘方,本草性能、功用及制法,通用诸方等,卷99~100为养生余录。
书中除引古说外,徐在医理、方药上均有剖析。书中所载医祖传略是研究医史的重要资料。
凭据“凡例”,该书撰取历代医源与圣贤立法制方,足为天下准绳者;取诸名医家书与文集,其学本《内经》(《黄帝内经》的简称)而要领醇正者。医道以脉为先,分类病证首论病源,病机祖述《内经》与《诸病源候论》。各病宜针灸者,经穴随附本证之后。医者须知不可治之症,悉备本草以识药性,养生扶引选修真道藏之可法者。详释运气学说,记奇方、秘验药方与日常闻说。徐氏自序写于嘉靖三十五年(1556 年),以近十年时间完成此书之编辑。惟初刻约迟至万历三年 (1575 年) 至六年 (1578 年) 间,捐资助印者有明代政治人物朱希忠等三十余人。
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在中国出书后不久即流传至日本。十七世纪,至少有明历三年(1657 年)与日本万治三年(1660 年)两种翻刻本。
祝好朋友世情岂尽能相合,贤者所为固自殊!
楼英辛劳著纲目,
趣闻轶事万代传。
物华天宝九州地,
杏林代代有圣贤。
徐春甫
】
徐春甫(1520—1596),字汝元(或作汝源),号思鹤,又号东皋。祁门(今属安徽)人。明代医学家,有《古今医统》、《内经要旨》、《妇科心镜》、《幼幼搜集》、《痘疹泄秘》等著作,其中以《古今医统》影响最大。家世业儒。因多病,乃从师于名医汪宦。博览医书,通内、妇、儿等科。曾在太医院任职。隆庆初(1568年)加入组织建立医学学术团体“一体堂宅仁医会”。对李杲的脾胃学说很为推崇,并主张良医应当兼通针药,认为用药不可泥守古方,临证应会变通加减等,他的医论和著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。
徐春甫一生治学严谨,认为“学问始乎至心”,要有“纯一不二”的精神。念书必细心推测其理,一诊一视,一方一药,均穷其要领此后用。他主张良医、必须兼通针灸与药物,认为用药不可泥古,阻挡“始无见理之明,终无应变之巧”的医风,强调“惟执方以待病,不诊侯以裁方”。他勤勉从医,学有建树。对医学史留有深远影响。
【古今医统大全】
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又名《医统大全》,系医学全书,书成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,次年刊行。以后的版本有隆庆四年(1570)本、嘉庆间刻本等。
全书共100卷,卷1有“历世圣贤名医姓氏”,介绍270多名医祖传略。卷2~5为《内经要旨》、《翼医通考》、《内经脉侯》、《运气易览》等;卷6~7为经穴针灸;卷8~92为临床各科证治,包括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骨伤、五官科以及老年病400余种,每病载有病机、脉候、治法、方药、易简诸方、灸法、扶引法等项。卷93~98为经验秘方,本草性能、功用及制法,通用诸方等,卷99~100为养生余录。
书中除引古说外,徐在医理、方药上均有剖析。书中所载医祖传略是研究医史的重要资料。
凭据“凡例”,该书撰取历代医源与圣贤立法制方,足为天下准绳者;取诸名医家书与文集,其学本《内经》(《黄帝内经》的简称)而要领醇正者。医道以脉为先,分类病证首论病源,病机祖述《内经》与《诸病源候论》。各病宜针灸者,经穴随附本证之后。医者须知不可治之症,悉备本草以识药性,养生扶引选修真道藏之可法者。详释运气学说,记奇方、秘验药方与日常闻说。徐氏自序写于嘉靖三十五年(1556 年),以近十年时间完成此书之编辑。惟初刻约迟至万历三年 (1575 年) 至六年 (1578 年) 间,捐资助印者有明代政治人物朱希忠等三十余人。
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在中国出书后不久即流传至日本。十七世纪,至少有明历三年(1657 年)与日本万治三年(1660 年)两种翻刻本。
祝好朋友世情岂尽能相合,贤者所为固自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