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翘散
2015-11-05

〖中医药文化〗

银翘散主上焦疴 ,

竹叶荆牛豉薄荷 。

甘桔芦根凉解法 ,

轻宣温热煮无过 。


『组分』

   银翘散 ,是由连翘(9g)银花(9g)苦桔梗(6g)薄荷(6g)竹叶(4g)生甘草(5g)荆芥穗(5g)淡豆豉(5g)牛蒡子(9g)芦根(9g)这九味中药组成 。中医学认为 ,银翘散能辛凉透表 ,清热解毒 。用于风热伤风 ,发热头痛 ,口干咳嗽 ,咽喉疼痛 ,小便短赤 。银翘散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中药“金花清感方”的基础方 。


『药性剖析』

   1.连翘--性平、味苦 。入心、肝、胆经 。

     功效:清热 ,解毒 ,散结 ,消肿 。治温热 ,丹毒 ,斑疹 ,痈疡肿毒 ,瘰疬 ,小便淋闭 。

   2.银花--性甘、微苦 ,清香 ,辛 ,寒 。归肺 ,胃 ,心 ,大肠经 。

     功效:清热解毒、凉散风热 ,用于痈肿疔疮、喉痹、丹毒、热血毒痢、风热伤风、温病发热 。

   3.桔梗--辛 ,辛 ,平 ,有小毒 ,归肺经 。

     功效:咳嗽痰多、咽喉肿痛、肺痈吐脓、胸满胁痛、痢疾腹痛、口舌生疮、目赤肿痛、小便癃闭 。

   4.薄荷--辛 ,凉 。归肺、肝经 。

     功效:疏散风热 ,清利头目 ,利咽 ,透疹 ,疏肝行气  。用于风热伤风 ,风温初起 ,头痛 ,目赤 ,喉痹 ,口疮 ,风疹 ,麻疹 ,胸胁胀闷 。

   5.竹叶--甘、淡 ,寒 。归心、胃、小肠经 。

     功效:清热泻火 ,除烦止渴 ,利尿通淋 。用于热病烦渴 ,小便短赤涩痛 ,口舌生疮 。

   6.甘草--辛、甘 ,温 。归脾、胃经 。

     功效:理气止痛 ,开郁醒脾;外用祛湿消肿 。用于脘腹胀满 ,食欲不振 ,呕吐;外用治牙痛 ,脚气肿毒 。

   7.荆芥穗--辛、涩 ,微温 。归肺、肝经 。

     功效:收敛止血 。用于便血 ,崩漏 ,产后血晕 。

   8.淡豆豉--苦、辛 ,凉 。归肺、胃经 。

     功效:解表 ,除烦 ,宣发郁热 。用于伤风 ,寒热头痛 ,急躁胸闷 ,虚烦不眠 。

   9.牛蒡子--辛、苦 ,寒 。归肺、胃经 。

     功效:疏散风热 ,宣肺透疹 ,解毒利咽 。用于风热伤风 ,咳嗽痰多 ,麻疹 ,风疹 ,咽喉肿痛 ,痄腮 ,丹毒 ,痈肿疮毒  。

   10.芦根--甘 ,寒 。归肺、胃经 。

      功效:清热泻火 ,生津止渴 ,除烦 ,止呕 ,利尿 。用于热病烦渴 ,肺热咳嗽 ,肺痈吐脓 ,胃热呕哕 ,热淋涩痛 。

   方中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 ,加之用法强调“香气大出 ,即取服 ,勿过煎” ,体现了吴氏“治上焦如羽 ,非轻莫举”的用药原则 。

『配伍特点』

   君药:银花、连翘气味芳香 ,既能疏散风热 ,清热解毒 ,又可辟秽化浊 ,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 ,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,故重用为君药 。

   臣药:薄荷、牛蒡子辛凉 ,疏散风热 ,清利头目 ,且可解毒利咽;荆芥穗、淡豆豉辛而微温 ,解表散邪 ,此二者虽属辛温 ,但辛而不烈 ,温而不燥 ,配入辛凉解表方中 ,增强辛散透表之力 ,是为去性取用之法 ,以上四药俱为臣药 。

   佐药:桔梗、甘草开宣肺气、清热解毒而利咽喉 ,同为佐药 。

   使药:甘竹叶、芦根清热除烦 ,生津止渴 ,同为使药 。

   本方配伍特点有二: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晶 ,既有利于透邪 ,又不悖辛凉之旨 。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 ,具有外散风热、内清热毒之功 ,组成疏清兼顾 ,以疏为主之剂 。

『生长历史』

   宋代: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有“凉膈散” ,主治针对脏腑积热 。“凉膈散”是银翘散的始祖 。

    明代喻嘉言发挥《内径》的三焦学说 ,治疗瘟疫分上中下三焦论治 ,集成饮用芳香药物涤秽之法 ,注重逐秽解毒 ,擅用荆芥等芳香药 ,吴鞠通的方解中有“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 ,银花辛凉 ,芥穗芳香 ,散热解毒”的说法 ,可见 ,代表芳香逐秽的荆芥散 ,对银翘散的组方也有一定影响 。

       清代:《伤寒论》的栀子豉汤 ,寒温并用 ,治疗伤寒病心中懊侬 ,后世医家常用于温病初期阳明郁热兼表 。吴鞠通分三焦论治温病 ,强调理上不犯中 ,去掉苦寒伤胃气的栀子 ,只保存了淡豆豉 ,行药性上剖析 ,连翘、金银花等仍有类同栀子的清热作用 ,栀子豉汤是银翘散的另一个组方素材来源 。

『衍生方剂』

   加天花粉:生津止渴;项肿咽痛者 ,系热毒较甚 ,加马勃、玄参清热解毒 ,利咽消肿 。

   去荆芥、豆豉:嫌其辛散,热涉营血,迫血妄行 。

   加白茅根:加白茅根三钱,侧柏炭三钱,桅子炭三钱 ,以清热凉血止血 。

   加杏仁:咳者 ,肺失清肃 。

   加杏仁:咳者 ,肺失清肃 。

   银翘汤:则治阳明温病“下后无汗,脉浮者”,以其邪气还表,里无塞滞,故仍取芳香泄热的金银花、连翘、竹叶解毒而轻宣肺气,加麦冬、生地甘寒增液为作汗之具,而为辛凉和甘寒轻剂法 。其辨证论治的精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。

『药品禁忌』

   荆芥穗、淡豆豉的用量要轻 ,不宜久煎 。

   本方不宜用于湿热证 ,或与祛湿药配伍使用 。

   祝好朋友才名挺出如东野 ,佛理清深是子瞻!

银翘散

〖中医药文化〗

银翘散主上焦疴 ,

竹叶荆牛豉薄荷 。

甘桔芦根凉解法 ,

轻宣温热煮无过 。


『组分』

   银翘散 ,是由连翘(9g)银花(9g)苦桔梗(6g)薄荷(6g)竹叶(4g)生甘草(5g)荆芥穗(5g)淡豆豉(5g)牛蒡子(9g)芦根(9g)这九味中药组成 。中医学认为 ,银翘散能辛凉透表 ,清热解毒 。用于风热伤风 ,发热头痛 ,口干咳嗽 ,咽喉疼痛 ,小便短赤 。银翘散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中药“金花清感方”的基础方 。


『药性剖析』

   1.连翘--性平、味苦 。入心、肝、胆经 。

     功效:清热 ,解毒 ,散结 ,消肿 。治温热 ,丹毒 ,斑疹 ,痈疡肿毒 ,瘰疬 ,小便淋闭 。

   2.银花--性甘、微苦 ,清香 ,辛 ,寒 。归肺 ,胃 ,心 ,大肠经 。

     功效:清热解毒、凉散风热 ,用于痈肿疔疮、喉痹、丹毒、热血毒痢、风热伤风、温病发热 。

   3.桔梗--辛 ,辛 ,平 ,有小毒 ,归肺经 。

     功效:咳嗽痰多、咽喉肿痛、肺痈吐脓、胸满胁痛、痢疾腹痛、口舌生疮、目赤肿痛、小便癃闭 。

   4.薄荷--辛 ,凉 。归肺、肝经 。

     功效:疏散风热 ,清利头目 ,利咽 ,透疹 ,疏肝行气  。用于风热伤风 ,风温初起 ,头痛 ,目赤 ,喉痹 ,口疮 ,风疹 ,麻疹 ,胸胁胀闷 。

   5.竹叶--甘、淡 ,寒 。归心、胃、小肠经 。

     功效:清热泻火 ,除烦止渴 ,利尿通淋 。用于热病烦渴 ,小便短赤涩痛 ,口舌生疮 。

   6.甘草--辛、甘 ,温 。归脾、胃经 。

     功效:理气止痛 ,开郁醒脾;外用祛湿消肿 。用于脘腹胀满 ,食欲不振 ,呕吐;外用治牙痛 ,脚气肿毒 。

   7.荆芥穗--辛、涩 ,微温 。归肺、肝经 。

     功效:收敛止血 。用于便血 ,崩漏 ,产后血晕 。

   8.淡豆豉--苦、辛 ,凉 。归肺、胃经 。

     功效:解表 ,除烦 ,宣发郁热 。用于伤风 ,寒热头痛 ,急躁胸闷 ,虚烦不眠 。

   9.牛蒡子--辛、苦 ,寒 。归肺、胃经 。

     功效:疏散风热 ,宣肺透疹 ,解毒利咽 。用于风热伤风 ,咳嗽痰多 ,麻疹 ,风疹 ,咽喉肿痛 ,痄腮 ,丹毒 ,痈肿疮毒  。

   10.芦根--甘 ,寒 。归肺、胃经 。

      功效:清热泻火 ,生津止渴 ,除烦 ,止呕 ,利尿 。用于热病烦渴 ,肺热咳嗽 ,肺痈吐脓 ,胃热呕哕 ,热淋涩痛 。

   方中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 ,加之用法强调“香气大出 ,即取服 ,勿过煎” ,体现了吴氏“治上焦如羽 ,非轻莫举”的用药原则 。

『配伍特点』

   君药:银花、连翘气味芳香 ,既能疏散风热 ,清热解毒 ,又可辟秽化浊 ,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 ,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,故重用为君药 。

   臣药:薄荷、牛蒡子辛凉 ,疏散风热 ,清利头目 ,且可解毒利咽;荆芥穗、淡豆豉辛而微温 ,解表散邪 ,此二者虽属辛温 ,但辛而不烈 ,温而不燥 ,配入辛凉解表方中 ,增强辛散透表之力 ,是为去性取用之法 ,以上四药俱为臣药 。

   佐药:桔梗、甘草开宣肺气、清热解毒而利咽喉 ,同为佐药 。

   使药:甘竹叶、芦根清热除烦 ,生津止渴 ,同为使药 。

   本方配伍特点有二: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晶 ,既有利于透邪 ,又不悖辛凉之旨 。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 ,具有外散风热、内清热毒之功 ,组成疏清兼顾 ,以疏为主之剂 。

『生长历史』

   宋代: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有“凉膈散” ,主治针对脏腑积热 。“凉膈散”是银翘散的始祖 。

    明代喻嘉言发挥《内径》的三焦学说 ,治疗瘟疫分上中下三焦论治 ,集成饮用芳香药物涤秽之法 ,注重逐秽解毒 ,擅用荆芥等芳香药 ,吴鞠通的方解中有“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 ,银花辛凉 ,芥穗芳香 ,散热解毒”的说法 ,可见 ,代表芳香逐秽的荆芥散 ,对银翘散的组方也有一定影响 。

       清代:《伤寒论》的栀子豉汤 ,寒温并用 ,治疗伤寒病心中懊侬 ,后世医家常用于温病初期阳明郁热兼表 。吴鞠通分三焦论治温病 ,强调理上不犯中 ,去掉苦寒伤胃气的栀子 ,只保存了淡豆豉 ,行药性上剖析 ,连翘、金银花等仍有类同栀子的清热作用 ,栀子豉汤是银翘散的另一个组方素材来源 。

『衍生方剂』

   加天花粉:生津止渴;项肿咽痛者 ,系热毒较甚 ,加马勃、玄参清热解毒 ,利咽消肿 。

   去荆芥、豆豉:嫌其辛散,热涉营血,迫血妄行 。

   加白茅根:加白茅根三钱,侧柏炭三钱,桅子炭三钱 ,以清热凉血止血 。

   加杏仁:咳者 ,肺失清肃 。

   加杏仁:咳者 ,肺失清肃 。

   银翘汤:则治阳明温病“下后无汗,脉浮者”,以其邪气还表,里无塞滞,故仍取芳香泄热的金银花、连翘、竹叶解毒而轻宣肺气,加麦冬、生地甘寒增液为作汗之具,而为辛凉和甘寒轻剂法 。其辨证论治的精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。

『药品禁忌』

   荆芥穗、淡豆豉的用量要轻 ,不宜久煎 。

   本方不宜用于湿热证 ,或与祛湿药配伍使用 。

   祝好朋友才名挺出如东野 ,佛理清深是子瞻!